• 手机版
自然地理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汕尾市情 > 汕尾风貌 > 自然地理

自然地理

【位置范围】 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,北纬22°27′~23°28′,东经114°54′~116°13′之间。东临揭阳市,同惠来县交界;西连惠州市,与惠东县接壤;北接河源市,和紫金县相邻;南濒南海。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公里,东西最宽处132公里,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,占全省总面积2.93%;大陆沿海岸线长455.2公里(不含岛岸线),占全省岸线长度的9%;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,12个港口和3个海湖。全市沿海200米等线内属本市所辖,海洋国土面积2.38万平方公里,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%。

【地貌】 汕尾市背山面海,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、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,造成境内山地、台地、丘陵、平原、河流、滩涂和海洋各种地形类兼有的复杂地貌。汕尾市位于莲花山南麓,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倾斜。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。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,山峦重叠,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3座,最高峰为莲花山,海拔1337.3米,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;中部多丘陵、台地;南部沿海多为台地、平原。全市境内山地、丘陵面积比例大,约占总面积的43.7%。

【地质】  汕尾市地层、岩浆出露情况较好,中东部平原区大部分为燕山期岩浆岩(包括火山岩)和第四系覆盖。出露地层较简单,以中生代地层为主,且仅见晚三叠统大顶(小坪)组、下侏罗统金鸡组和上侏罗统高基坪群。地层普遍受不同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具有片理化。岩石主要有花岗岩、砂页岩及第四系冲积砂砾层等组成。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,构成复杂的土壤类型。土壤类型有:水稻土、南方山地草甸土、黄壤、红壤、赤红壤、菜园土、潮沙泥土、滨海盐渍沼渍土、海滨沙土、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,40多个土属,70多个土种。 

【气候】  汕尾市地处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,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海洋性气候明显,光、热、水资源丰富。其主要气候特点是:气候温暖,雨量丰沛,干湿明显,光照充足;冬不寒冷,夏不酷热,夏长冬短,春早秋迟;秋冬春旱,常有发生,夏涝风灾,危害较重。2015年,汕尾市总体气候特征为:“气温偏高,降水和日照偏少,极端天气出现频率高”,属于较差气候年景。这与年内发展到极强巅峰状态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系。

空气洁净  汕尾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7.4-62.4天,属于广东省少雷暴区。空气较为洁净,几乎未出现中重度灰霾。近年,随着汕尾周边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,轻度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有逐渐增加趋势。

冬暖夏凉  汕尾市年平均气温为22 ℃左右。最冷月为1月,平均气温15 ℃左右,最热月为7月,平均气温28 ℃左右。由于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均大于10 ℃,因此无气候意义冬季,夏季长达183天左右,初春在二月初已经来临,而初秋至十月底才姗姗来到。汕尾市濒临南海,尽享“天然海洋空调”之优势,冬季为广东省最暖地区之一,≤ 5 ℃低温日数年平均仅为1~3天;夏季则是广东省最佳避暑胜地,≥35 ℃高温日数年平均只有1~4天。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,也曾出现较为极端气候观测值,如:极端最低气温为-0.1 ℃(1967年1月17日出现在海丰县);极端最高气温为39.1 ℃(2006年7月13日出现在海丰县)。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23.4 ℃,比历年偏高0.9℃,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汕尾最暖年份。高温日数偏多,盛夏时各地日平均气温超过30 ℃天数刷新观测历史纪录。

雨量丰沛  汕尾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966.0-2498.2 mm,是全国降水最丰沛地区之一。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3-147天,年最多降雨日数达186天(1975年),年最少降雨日数为92天(1963年)。最大连续性降水过程出现在海丰县,2006年5月20-6月20日,连续降雨1个月累计达到1471.1  毫米,为正常年份年总雨量6成。极端最大年总雨量为3727.8毫米(1997年出现在海丰县)。每年4-9月是汕尾降水最集中时期,即“雨季”,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85%左右,而10月-次年3月,干燥少雨,即“干季”,降雨量仅占全年总雨量15%左右。由于雨季雨量较为集中,易发生洪涝灾害,而干季雨量较少,易出现秋冬春连旱。2015年全市降雨量1945毫米,比常年偏少1成,其中汕尾市城区降水比常年偏少三分之一;汛期(5月5日~10月4日)降水集中、猛烈,降下全年雨量85.5%。期间较大降水过程有:龙舟水强降水集中期(5月19日到6月1日)、季风低压和季风槽连续降水过程(7月19到26日)和几次台风过程。全年强对流天气发生较过去两年大幅减少,种类主要包括雷暴、雷雨大风、短时强降水、暴雨和龙卷等。

台风较多 汕尾市海岸线较长,是热带气旋影响或登陆较多地区之一。对汕尾有影响热带气旋最早出现于4月20日(2008 年)、最迟出现于8月14日(1975年)。年平均热带气旋影响个数为4.9个,最多年份达10个;有严重影响热带气旋年平均为0.9个,最多年份达4个;正面登陆热带气旋年平均为0.5个,最多年份达2个,最近一个登陆台风是2013年9月22日登陆汕尾遮浪的1319号台风“天兔”(强台风级),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登陆汕尾最强台风。热带气旋常常带来狂风、暴雨和海潮,酿成风、涝、潮灾害,但其丰沛降水是汕尾后汛期主要水源,对缓和干旱,增加水库蓄水,储备来年春耕用水有不可低估作用。2015年全市共受到4个热带气旋影响,比常年偏少,其中 1510号“莲花”台风于7月9日12时15分在陆丰甲东登陆并横扫汕尾全市,台风致灾明显。

暴雨频繁  汕尾市南临南海,北依莲花山脉,海陆分布有利于海陆风环流,莲花山对大海吹向陆地暖湿气流阻挡抬升,成云致雨,马蹄口地形导致雨量在“口内”明显聚集,因此位于莲花山脉迎风坡的海丰县及周边地区降雨非常可观,是广东省著名三大暴雨中心之一。汕尾市年平均暴雨日数约为10~14天,年最多暴雨日数达到23天(1997年和2006年发生在海丰县);极端最大日雨量为621.6毫米,1977年5月31日发生在陆丰市,海丰县1987年5月21日测得620.1毫米的最大日雨量。2015年5月19—20日,汕尾市出现年内最强降水天气过程,海丰县、陆丰市相继出现持续性特大暴雨,强降水落区主要集中在海丰县和陆丰市中部地区。其中,海丰可塘镇录得过程最大累积降雨量672毫米。陆丰铜锣湖农场自动站1小时降雨达111毫米,接近汕尾市历史极值。海丰县城录得24小时滚动雨量513毫米为当地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二大值。

【水文·灾情】

水文  2015年汕尾市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:一是开汛偏晚,全市开汛日是5月20日,较往年(4月15日)偏晚1个多月;二是开汛前旱情严重,5月中下旬全市累计降雨量较同期减少55%;三是台风“莲花”正面袭击汕尾,影响严重;四是降水集中,强度大、时间短,暴雨成灾。全市全年平均降雨1832毫米,相对2014年减少17.3%,较多年平均减少14.3%。

灾情  2015年入汛后,全市遭受3次较大自然灾害:一是上半年,全市旱情较为严重,造成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4640亩,粮食因旱损失56吨,直接经济总损失金额960万元。二是从5月19日开始,受强西南气流影响,全市中部地区相继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,导致海丰县和陆丰市32个乡镇受灾,全市53.15多万人受灾,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约2万人。水利工程多处受损,直接经济损失4.40亿元(其中,水利设施损失6657千万元)。三是2015年第10号台风“莲花”于7月9日12时15分在汕尾甲东镇沿海地区登陆,而后偏西移动横穿汕尾,带来严重风雨影响。造成一些水利、供水、供电、通讯等公共设施和房屋、庄稼受损,全市直接经济损失5.65亿元。3次灾害给汕尾市受损失10.15亿元。